纪实首页 > 警事 > 纪实
“406”特大跨国海上走私贩毒案侦破纪实(上)
2018-07-06 18:05 | 来源:中国警察网 | 作者:28365365.com
南海捞“针”,拦住那艘油船 “406”特大跨国海上走私贩毒案侦破纪实(上) (一)   在中国地图上,向南,再向南,你会找到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目光由此再向西南寻去,一处岛礁如珍珠点缀在我国南海广袤神秘的海域。 2018年1月24日8时许,北京,中国海警局指挥中心。   来自公安部禁毒局、中国海警局、福建和广东省公安厅、汕尾市公安局几十人的几十双眼睛,正对着大屏幕紧盯这片水域。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实时信号从几千里之外中国海警船3307号上传输过来。   波浪诡谲,海警船3307号紧紧咬住一条40多米长的油船“阳宝丸”号。两船相距几百米,浪涛激溅的声音并没有淹没海警队员铿锵的喊话声:“我们是中国海警,请马上停船接受检查,所有人员到前甲板集合!”   油船没有回音,依旧全速朝前压着浪花行驶。然而,两分钟后,油船用另一种方式回应了:船上一团火焰腾空升起,借着风势,蔓延成一条火龙。   “眼看着盯了几个月的油船烧起来了!我的脑子里‘嗡’的一下,顿时一片空白。”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侦查科民警林友疆说。   事发突然,眼前的情景也是公安部禁毒局缉毒行动处副处长严威始料不及的。他的心瞬时揪了起来。   几个月了,专案组夙兴夜寐、枕戈待旦,追的就是这条油船。按照情报信息显示,船上本应有6个人,还有“货”,一切在今天都要有个交代。莫非这么久的艰辛盯守,就要随着这一把火而功亏一篑?   屏幕那一头,火势发展迅猛,船体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24日11时许,海警船3301号、46115舰先后到达这片海域;14时许,“阳宝丸”号船上火焰渐熄。   前甲板处,几个人影动起来。原来,此前几名船员就抱头躲在那里。“还有人在,没烧光!”指挥中心内,紧张的气氛立刻活络了,所有人的劲头又燃起来。   在公安部禁毒局、中国海警局指挥下,海警46115舰执法人员登船,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2人跳海逃匿。被抓者的名字早就烙在专案组成员心里:周盛农、肖乃忠、包卓仁、杨志益。前两人是广东汕尾人,后两人是台湾人。   至此,公安部指挥广东、福建公安机关联合中国海警局、香港毒品调查科,成功在我国南海海域拦截了运毒船只“阳宝丸”号。除4名船员外,还同时在香港、广东汕尾先后抓获涉案嫌疑人余若坤(香港籍)、陈元书(汕尾籍)等人,通过讯问印证了在实施拦截期间,涉案船员焚烧1吨冰毒的犯罪事实。 1吨冰毒的贩运链条,被截断在我国南海海域!这一战果给所有参战者注入了振奋精神的强心剂。   “这是我国公安禁毒与海警部门在海上首次实施联合查缉毒品合作,彰显了我国海上缉毒执法能力和水平,也是内地与香港警方精诚合作的重大战果之一。”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场斗智斗勇的缉毒大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二) 2017年1月初,公安部禁毒局部署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联合公安边防、海关等部门,与香港警方开展跨境缉毒执法合作。一个盘踞香港多年、开展遥控指挥跨境走私贩运毒品活动的贩毒团伙进入了警方关注视野。   在这个团伙中,多名汕尾籍人活跃其中,充当内地的中层指挥人员。   汕尾,地处“珠三角”东岸和潮汕地区两大民营经济繁荣带之间,距离香港不到100海里,然而,这里的经济发展却与其他“珠三角”城市相距甚远。 2013年以前,汕尾市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标签”,即制毒贩毒“重镇”,“毒帽”难摘。汕尾的陆丰地区,以宗族势力为纽带,尤其成为制造贩卖冰毒的重灾区。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副局长金肖民用两个指标形容当时汕尾毒品之“盛”——一是冰毒产量高,陆丰地区生产的冰毒、K粉,每年产量约占全国7成;二是由于“产量高”,甚至远超需求增速,致使冰毒价格一直下降,降至每千克8000元到1.2万元,“拉低”了冰毒均价。 2013年7月3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尾市召开毒情剖析会,在全省启动“雷霆扫毒”专项行动,拉开重点整治毒品问题突出地区的序幕;   同年9月,广东省委作出“雷霆扫毒一年攻坚、三年整治”的重大决策部署;   同年12月29日,在汕尾陆丰,广东打响了清剿制贩毒最为严重的“第一毒村”博社村的行动:数千名警察深夜集结,凌晨对这一“堡垒村”发起大兵团、多警种、立体化清剿,捣毁了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77个制毒工厂,抓获犯罪嫌疑人182名,缴获冰毒近3吨……   “雷霆扫毒”整治三年,收效斐然。通过全面清查和持续严打高压,广东省尤其是汕尾市陆丰地区制贩毒势头被打压下来。制毒发案数逐年下降,外省破获的毒品案件中,毒源来自广东的案件数量逐年大幅下降。   以往,毒贩守着陆丰这块制贩毒“富矿”,毒从这里拿、船从这里找,通过一两个中间商转手即可“出货”运走。   随着汕尾公安禁毒部门对陆上重点区域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毒贩从汕尾取毒、运毒的路线屡遭摧毁;近几年来,制毒工厂和窝点纷纷被端,毒源断了,当地毒品价格也失去了“优势”。   “如今,每次警方打处行动缴获毒品量都大幅下降,冰毒价格飙升到每千克十几万元甚至20万元。”金肖民说。   广东海岸线近5000公里。以往,曾有不法分子摸出一条海上走私洋垃圾、货品的路线。毒枭们转而盯上了这条线,毒品犯罪呈现出由陆地向海上转移的趋势。   落入警方视野的这一团伙擅走“海”路。以余若坤为代表的3名毒枭均为香港人,且团伙成员众多、分工明确、组织严密。   汕尾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郑韶风剖析说,在这一团伙中,香港人是幕后老板,负责出资、联系货源及买家,并远程遥控指挥;多名汕尾籍人是内地的指挥人员,负责接收香港和境外指令,并传令至实施运输操作的人员;团伙内,有专人负责物色船只、组织船员、出海指挥船只,并组织执行毒品交接。   从情报信息看,涉案人员涉及香港、台湾、福建、广东多地。他们的反侦查意识很强,不少人有多次组织毒品贩运的犯罪经历,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特大跨国、跨境贩毒集团。   公安部禁毒局对此高度重视,将此案列为部目标“406”号专案,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营,先后在福建、海南等地协作组织10次境内打击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缴获冰毒2.4吨。   掐了茎叶,没有除根。策划者余若坤等人仍长期隐匿香港,从事走私贩毒活动。   严威、金肖民等人长期在禁毒一线摸爬滚打,他们都清楚,利用渔船走私,毒品藏处隐蔽、难以发现;海上走私毒品不仅线索难掌握,而且发现后难以控制及实施拦截抓捕。   但,就任其这样嚣张下去吗?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三) 2017年10月,广东专案组在循线摸排中发现曙光——香港老板余若坤与内地“中介”陈元书(男,广东汕尾人)搭上线,准备购买船只,启动下一批毒品运输计划。   必须锁死各个环节,摸排清楚所有涉案人员相关轨迹!   公安部禁毒局立即部署广东专案组,根据该团伙成员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加强对相关嫌疑人的侦查工作。该团伙的一举一动,尽在专案组掌握之中——   香港人余若坤联系陈元书,在内地物色船员。两人都十分谨慎,物色船员不是一次就找准的,期间经历了多次试探、交流。有的船长嫌给的钱少,不接“活儿”;有的船长还没出行就提出要高额定金,陈元书认为“人品不好,不能用”。   陈元书最终找了老乡周盛农,招募了以周盛农为首的6名船员(其中台湾籍船员4名)。船员确定后,在船坞工作过的周盛农被派去找船。他联系了旧识,找到一艘运油船。 2017年12月15日,周盛农前往福建宁德某码头踩点探查,购买下“阳宝丸”号(原名“雅虎丸”号)油船。   “这艘船好,有一台主机、两台副机。”周盛农把这艘长40多米、载重近500吨的油船照片通过微信传给了陈元书,并通过他发给了香港老板余若坤。三方都很满意。余若坤通过陈元书发出指示,要周盛农对船进行维修、补给,专门用于运“货”。   货从哪里来?如果从汕尾或内地其他地方“出货”,就可以即刻打个干净。可是专案组进一步侦查发现,此次,这一狡猾的团伙不再按“套路”出牌,已在境外找好“货源”,准备出海“接货”后转送至某国。   这个消息,对于广东尤其是汕尾公安禁毒部门来说,既是乐观的,也是担忧的。   乐观的是,这说明汕尾已经不再被毒枭视为毒品主要来源地;担忧的是,毒品来源、去向均在境外,案件主谋不在内地,一旦6名船员出海“接货”,对这一贩毒团伙,公安机关还能否掌握侦破工作主动权?   是“掐叶”还是“除根”?专案组一次次开会研究,不分白天还是夜晚。   “毒品案件讲究抓捕的时机,最关键的证据是毒品。”严威说,毒品案件要办得漂亮,就要将贩毒团伙的上下线涉案人员全部摸清,查明毒品来源,固定犯罪证据,寻找最佳时机收网。“406”案件就要办成一起精品案件。   通过对案情深入分析研判,专案组认为,前期虽然多次斩断这一贩毒团伙的“爪牙”,但如果即刻收网,恐难从源头上铲除在香港的幕后组织策划者,斩草不能“除根”。   着眼大局,精准施策。专案组反复研究后,最终提出“放船出海,从境内、境外两个战场深入经营,寻找最佳抓捕时机后统一收网”的下步工作方案。这一方案最终经部领导“拍板”同意。   “这个决心,其实很难下。船放出去,失控怎么办?不放,抓不到幕后策划者,又不甘心。多年来,盘踞香港的毒枭就是利用类似方法逃避打击,这一次我们要突破创新,创造条件实现内港同步抓捕。”严威说。   茫茫大海,船舶如针。公安部已布下天罗地网,誓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捞“针”,将会是一场怎样的终极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