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开往省城的大巴,我一直沉浸在一种兴奋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唱着“我们是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我走进了大学校园。我上的是农业院校,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当了警察,又不自量力地写起了小小说。说实话,在那些科班出身的作家面前,我从不敢承认自己是作家,充其量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盼望着有一天能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听一听大学教授或著名作家的课。这一天这样来了!我成了河南警察学院一名新“大学生”。
首先为我们授课的是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武和平。一开场,他机智地问培训班学员,武和平姓什么?武和平当然姓武!他说,九一八大案的侦破充满了文化的征服力,显示了公安民警的大智大勇。他阐述了公安文化的概念,包括英雄文化、法治文化和智慧文化。他将公安文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发轫期、低谷期、发展期、积蓄期,我们当前正处在公安文学的积蓄期。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告诫大家:文学创作要靠“三量”——阅读量、写作量、素材量。在创作时要和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离生活太近,现实永远代替不了艺术的真相。
李佩甫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文学的创作空间》。他诙谐地说,他9岁就“吃”上了面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知道了窗帘、桌布、面包,还有果酱。是文学开启了他的智慧。谈起当今的写作,他说,作为河南作家,要多关注中原文化,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汲取营养。作家要有担当,要敢于抒写出人民的幸福和疾苦,抒写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歌颂美好,给人启迪。尤其是开篇第一句话特别重要,决定着语言行走的方向。
鲁迅文学院副研究员赵兴红老师讲了《公安文学作品的品质与品位——从宣传到文学的五个转变》——从宣传到文学的转变、从事件到小说的转变、从写实到写虚的转变、从叙述到叙事的转变、从作者到编者的转变。尤其是她对公安文学概念的诠释让我豁然开朗——公安民警创作的文学作品和所有公安题材的文学作品。公安文学是刚强与柔软的结合,正义与温暖的结合。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不仅书写一个古老民族历经苦难而辉煌,历经沉沦而复兴的伟大故事,更将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文学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张宇老师以《虚构的力量》为题目给我们进行了讲授。他说,古今中外的好作品都是虚构的。虚构的最佳境界在哪里?他风趣地比喻,一堆碎布头没有人要,拼接成美丽的图案,就受人喜欢,这就是虚构的力量。意料之外,又惊心动魄。怎么把一个故事变成作品?虚构的胆量决定着一个作家的才华。郑彦英、田中禾、王宏坤……听文艺大家讲文学创作,和文友们一起谈论写作,让我渐进入文学的佳境。
这次培训班,对我个人来说特别重要,是我文学创作的一个加油站,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次心灵洗礼。几位老师的讲授,让我感到文学创作的天地更加广阔。作为一个基层作者,我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身边的警察故事,要跳出公安写公安,跳出个人写个人,弘扬主旋律,为全省公安文学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单位:项城市公安局)